新闻动态

彭真离开东北后,刘邓曾提议调他来中原局,毛主席为何后来没答应

发布日期:2025-04-13 11:57    点击次数:198

1948年3月的时候,刘邓大军从大别山走出来了,这就意味着解放战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还不到一年时间,刘邓大军、陈谢集团、陈粟大军这三路大军就开始在中原地区展开行动进行经营谋划了。这一番作为下来,中原地区的局势那可真是发生了特别大的改变,完全不一样。到了这时候,中原地区已经成功建立起了一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面积可有20多万平方公里那么大,人口更是多达3000多万。

那时候,中央已经做出明确指示,得组建新的中原军区,这个军区要归中原局来管。而且还明确规定了中原局所负责管理的区域范围,就是津浦铁路东边、陇海铁路线南边,像河南、陕西、湖北这整片地区,中原局要统一负责领导这片区域里党、政、军、民等各方面工作。

这范围太宽泛,都大大超出了1945年那时候中原局、中原军区所管辖的范围。

那时候中原局、中原军区的所有领导干部构成情况是,主要是以原先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人员为主,这里面也包含了一部分之前中原局、中原军区的领导干部,像郑位三、李先念等人就是。

不只是根据地的范围广,在那时整个中原军区里,是有三部分野战军的。其中陈谢这部分原本是从晋冀鲁豫根据地发展过来的,另外还有陈粟所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的一部分也在其中。

因为中原局的领导力太薄弱了,刘邓就向中央打了请示,说要从华中局抽调些干部来充实中原局的领导机构。之后,中央明确了粟裕暂时不用渡江南下,这时候刘邓为了能把中原局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搞得更好,又给中原局推举了一个新的人选过来。

中原那局面可太大了,情况也复杂得很。就目前中原局的能力来讲,确实很难担得起相应的工作。所以,要再给出下面这些建议:(一)让彭真同志来担任第一书记,陈毅、小平分别担任第二、第三书记。

那时候彭真离开东北都已经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

【一】

1945年4月23日那会,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举行了七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彭真当选成了中央委员,还被选进了政治局委员。这情况很明显地体现出党中央是认可彭真的工作能力的。

就在同年8月抗战取得胜利之后,毛主席和周恩来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当时为了确保在他们离开之后,中央书记处依旧能够有五个人正常开展开会等相关工作,于是就把陈云、彭真增补为候补书记,这候补书记的地位仅次于毛(毛主席)、周(周恩来)、朱(朱德)、刘(刘少奇)、任(任弼时)这五大书记。

然而,毛主席刚离开延安没多久,彭真便接到了前往东北任职的调令。

抗战刚结束没多长时间,我军就按照“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来行动了。为啥?因为当时东北那地方处于战略真空的状况。所以,我军很快就对之前的方略做了调整,把原本南下的决定给改了,然后全力以赴朝着东北进军。

要是能把东北给建设成咱们党稳稳当当的根据地,那对往后的斗争可老有帮助了,毛主席都讲过:

哪怕咱们所有的根据地全没了,只要还能保住东北,那中国革命就有稳稳当当的根基。

彭真显然是这一战略关键部分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那时候,中央往东北派遣的干部里头,中央委员以及候补委员的数量能占到所有干部数量的四分之一。并且还有四位政治局委员也去了东北,这四位分别是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

彭真、陈云当时的职务是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45年9月15日东北局成立,彭真担任书记一职,同时还是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政委,当时东北局机关设在沈阳。

毛主席派彭真去,主要是看中他搞城市工作的本事。彭真以前在白区干了好多年工作,城市工作经验那是相当丰富。那时候,毛主席还有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东北就处在政治真空的状态,只要咱们能比国民党军先一步进到东北,就能把东北掌握在手里。

彭真身上肩负的责任很重大。

可这样的一种安排,并没有取得特别明显的成效,反倒还显得力不从心。

那时候,我军在对东北的形势判断上出了个挺大的差错,错以为苏联方面会给予支持。可实际上,苏联因为和国民党当局之间的关系,不敢明着支持我军,反倒给我军接管东北添了不少阻碍。

还有个很关键的地方得说一下,就是没重视军事方面的考虑。我军派到东北去的部队,是从各个解放区抽调过去的,这些部队之间相互都不太熟络,而且相互之间联系也不顺畅,一起配合着打仗的能力特别差。更要命的是,还收编了一些土匪组成的部队,这就导致在东北老百姓心里留下的印象特别糟糕,结果就是东北地区的老百姓更偏向于国民党当局那边了。

国民党军离东北挺远的,不过在得到美军支援后,立马就往东北开拔了。他们的机械化部队推进速度那叫一个快,而且战斗力也挺强的,没多长时间就把我军之前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优势给打破了。

在这样一系列的条件之下,彭真没多久就显现出经验不够的状况。

【二】

彭真在城市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不过,他对军事方面不太懂,这可以说是他存在的一个挺大的不足。

那时候,尤其是杜聿明带着国民党军进到东北之后,军事方面的事儿变得特别突出,在这种情形下,彭真存在的那块短板对形势发展就更加不利了。

在还没进入东北的时候,中央之前是有独占东北的想法的,就算后面形势变得对自己不利了,也还是想着要争取能和国民党当局共同占有东北这块地方。

彭真当时的做法有点没太顾及实际状况,也就是没充分考虑到那时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形。

东北人民自治军人数有十多万,可在协同作战这块做得不咋好。那些收编来的不少土匪部队,压根就没好好去仔细甄别一番,也没安排干部去给他们做政治方面的指导。结果等敌人一来,好多土匪部队就叛变了。国民党军,靠着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轻轻松松就一路长驱直入了。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彭真在那个时候还指望能和国民党当局展开谈判,心里想着通过谈判能达成和平的局面。

毛主席原本是想着再深入了解下东北领导方面存在分歧的那些事儿,也好从中给调和调和,可当时实在是抽不出人去办这事儿。刘少奇在那时候,对东北那边的情况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了。就这么着,毛主席跟刘少奇交流完之后,很干脆地做了决定,让林彪去出任东北局书记,同时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以及政委的职务,让彭真、陈云、罗荣桓、高岗当副书记兼副政委,这五个人,就作为东北局的常委。

打这往后,东北那边领导层面上就没分歧了。林彪主要把心思放在军事方面,罗荣桓就负责后方那块的事儿,陈云负责东北的财经工作。就因为林彪重点负责军事,所以在东北待的两年多时间里,高岗是以副书记的身份实际上在主持东北局的工作。

彭真当时的主要职责虽说要统管军政这两方面,可实际上,不管是军政哪一方面的工作,都有专门负责的人在具体操办着,他压根就没办法再参与进去了。

彭真心里满是委屈,可也没啥办法。

打仗的时候,尤其在没办法抽出人来处理领导干部之间有不同意见这种情况的时候,这就是党中央能给出的最妥当的安排了。

1947年3月的时候,中共中央从陕北撤离了。就在枣林沟开会议事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并且把刘少奇、朱老总调派出去,让他们东渡黄河前往华北地区,去对晋察冀根据地的相关工作加以指导。

就在同年的4月11号那天,毛主席作出决定,把彭真调回来参加全国土地会议。开完会之后,彭真就没再去东北了,而是留在了华北地区。他担任中央工委常委,并且以政治局委员的身份,前往晋察冀等根据地开展指导方面的工作。

【三】

1948年3月往后,在新的中原局、中原军区都成立了之后,刘邓越发察觉到中原局的工作范畴太广了,就凭当时中原局的领导水平,根本没法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

于是就有了之后刘邓多次向中央打报告,期望能把陈毅、邓子恢调到中原局来开展工作。

刘邓琢磨着,等陈毅到中原开展工作以后,重点就是去协调中野和华野相互配合着打仗的事儿;而邓子恢到了中原局之后,主要得负责地方上的工作以及财经方面的工作。

当时中央同意粟裕留在中原作战后,中原这边的局面进一步拓展了。刘邓二人当时就琢磨着,得有级别更高的领导干部到中原来,把各项工作统一领导起来才行。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刘邓二人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彭真。

要知道彭真在那个时候依旧是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政治局委员以及中央委员。

1948年5月5日那天,毛主席给中原局发了电报,把粟裕的任务明确了下来。就在同一天,刘邓也向中央发了一封电报。

中原这块地儿范围太大了,情况也挺复杂的。就目前中原局的本事来讲,确实很难把相关工作都干好,所以在这儿再提几条建议:(一)让彭真同志来当第一书记,陈毅和小平分别担任第二书记、第三书记。(二)陈毅同时兼任军区第二司令员以及野战军司令员这俩职务。(三)要是粟裕暂时留在中原的话,那就让他兼任军区副司令员以及野战军副司令员。

在那封电文里,刘邓主动把领导岗位给让了出来,让彭真去担任中原局第一书记,安排陈毅担任第二书记,同时兼任军区第二司令员以及野战军司令员,让粟裕出任军区副司令员兼野战军副司令员这两个职务。

刘邓两位首长品行高尚,在中原这块大局里,他俩主动由主要领导者的位置变成次要角色,这真的是特别难得可贵。

毛主席对中原地区的情况心里自然是门儿清的。

一开始,毛主席并非是完全赞同刘邓所提的建议。

1948年5月9号那天,毛主席给中原局发了份电报,内容是这样的:

在华中解放区现有的管辖范围之外,从陇海路往南一直到长江以北,再一直延伸到川陕边区这块区域,都属于中原解放区。中原局这边,邓小平担任第一书记,陈毅是第二书记,邓子恢担任第三书记。在军事方面,中原军区以及中原野战军里,刘伯承出任司令员,邓小平担任政委。陈毅是军区以及野战军的第一副司令员,同时他还继续兼任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与政委。李先念则是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的第二副司令员。

就在这一年的5月23号,中央让彭真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同时兼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一职。

这一任用安排实际上就等同于表明了,毛主席并没有打算让彭真来负责中原地区的相关工作。

6月26号那天,毛主席给中原局发了电报,明确要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张际春、李雪峰这6个人来组成中原局常委。

要知道,毛主席并没有想要去改变中原地区的领导架构,而且也能明显看出他对刘邓首长是十分信任的。

等后来淮海战役快结束的时候,平津战役紧接着就迅速开展起来了,这一下华北地区的形势发生了特别大的改变。在这种状况下,彭真起到的作用就显得格外关键,尤其是他在城市工作方面的那些经验。

1948年12月的时候,彭真担任起中共北平市(到了1949年就改叫北京市了)的市委书记这一职务,叶剑英则是市委副书记,同时还担任市军管会主任以及市长。他们一同挑起了参与领导接管北平市这项重要工作的担子。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